互聯網就業市場從增量紅利模式轉入存量博弈時代,極大概率是一個不可逆事件。回顧互聯網經濟的發展史,從94年中國首次加入互聯網大家庭,00年社交軟件興起,到05年博客元年開啟,web2.0時代到來,再到13年4G時代到來,信息產業的發展迅猛對于程序員需求爆發式增長,互聯網行業成為“金色傳說”。而現在,似乎金色傳說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盡管這樣的落寞看似突然,但我們仔細想想,其實,互聯網就業市場的飽和,從2018年就有所顯現。
1、2018年,互聯網技術就已經深入到短視頻、電商、本地生活、甚至金融產品等等方面的各個細分領域,各個公司就已經開始察覺到原有的賽道的飽和而開始向外拓寬一些非必要業務,比如抖音快手等也開始做電商服務等等;
2、國家監管的加強導致互聯網金融、在線教育等按下暫停鍵;
3、流量增長見底,各個平臺的APP普及度已經非常高
這三個要素導致互聯網行業業務擴張步伐放緩,對于程序員的用功急劇減少,人才市場從13年的的爆發式增長逐漸恢復冷靜期。只是由于正好碰上不可控因素——疫情,才導致互聯網的寒冬顯得如此殘酷。
實際上,互聯網行業的黃金時代過去了,不代表互聯網行業走向了衰退,互聯網行業仍然需要不斷創新需要層出不窮的新科技,所以優秀的程序員仍然是行業稀缺資源。盡管每年都有數以百萬的應屆生畢業,但是整體水平不見提高,優秀的永遠是少數人,所以優秀的程序員們,依舊不需要擔心縮招和裁員問題,實力永遠是硬道理。
而大多數普通人,還是需要多多關注行業發展趨勢和人才缺口,畢竟從土木以及互聯網的經驗來看,一個行業的黃金期也就那么多年,趕上了,就能在成長賽道上領先別人一步,趕不上,便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與搭上時代便車的人達到同一高度。